昨天借回四月份的商業週刊 本期是針對通膨省錢做一番見解
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~遲鈍效應
研究發現 快樂的刺激 只會產生短暫的幸福感
大腦很快就會"適應"這種感官的刺激 也被稱做Hedonic Adaptation"享樂適應"
為何說是大腦的自然保護機制ㄋ~原因很簡單
如果大腦不慢慢將"刺激"的印象逐漸轉淡 腦中就會充滿各種刺激
未來要是有重大事件就會變成沒有感覺的 因為沒有強弱差別
而且 快樂如此 負面情緒也是
所以說以前有人說會胃口養大就是如此囉
舉個例子 情侶送禮物 如果不是一次比一次創意 或是一次比一次貴
那種喜悅的刺激就沒有辦法產生了 ( 好糟糕的狀況喔~~)
不過要是悲傷的話就不錯了 要是第一次失戀要是傷太重 以後情傷復原就很快了
因為刺激不夠...呵呵
(不過前提是要趕快有新的戀情去填補...不然自己繞不出來自己增強刺激度更糟)
這也可以解釋以前一想到會落淚的事情 時間一久反覺得有啥好難過的
這樣說起來很遭 要達成自己快樂的要求 慾望就要越來越大
當然 專家有提出解決的方法~
自我催眠的回味無窮...三不五時想著自己很快樂很幸福
(這種催眠好不切實際喔~~~)
把剛得到的快樂轉嫁到別地方,如運用在人際關係上...創造更深層情感的滿足
(這個方法有看沒有懂~~~)
享受"過程"而非結果
(這就可以理解了~~~)
我蠻同意第三種方法
舉個例子 就像旅行一樣 如果很享受在籌備的過程中
旅行結束之後 那種快樂是只要想到準備時的雀躍心境 就會很開心
每一次再提起時都還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
難怪只要自助旅行過一次 就難以忘記那種快樂感 且更積極的期待下一個行程
與跟團去玩絕對不一樣喔!
(部分內容引用自1275期商業週刊)
留言列表